凯发国际app首页

2019年全国电子显微学学术年会大会及分会报告抢先看!

[编辑:永太净化设备经营部] [时间:2024-01-18]

  本届年会的主题是“中国电子显微学快速发展的新时代”,本届年会将设立材料科学与生命科学分会场,材料科学分会场包含:1.显微学理论、技术与仪器发展;2.原位电子显微学表征;3.能源、环境和信息等功能材料的微结构表征;4.结构材料及缺陷、界面、表面,相变与扩散;5.先进显微分析技术在工业材料中的应用;6.扫描探针显微学分会场(STM/AFM等);7.扫描电子显微学(EBSD)。8. 低温电子显微学表征分会场;9. 生命科学显微成像技术研究分会场;10. 中国电子显微镜运行管理开放共享实验平台分会场。

  :详细情况请登录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官方网站,参见2019年全国电子显微学学术年会会议二轮通知并及时在官网注册。

  朱静,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材料科学和工程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教学和人才培养,培养的研究生中,多位获全国百篇、北京市和清华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她曾获国家及部委级奖十项、何梁何利奖一项。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她曾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冶金系统劳动模范、冶金系统和清华大学优秀员、钢铁研究总院爱院模范、清华大学良师益友等称号。

  曾任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执行委员会成员(2004-2008)、技术科学部主任和副主任等职(2002-2008)。中国分析电子显微学领域的学术带头人,长期从事材料的显微结构、缺陷、界面等的形成和演变及其与性能关系的研究,应用现代显微分析技术在研制新材料和材料科学的基础研究中做出创新性工作。主编和合作者共同撰写了中国第一部分析电子显微学专著《高空间分辨分析电子显微学》。

  叶恒强,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沈阳金属所所长(1998-2001)、中科院固体原子像开放实验室第一、二届主任、第五届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和博士生导师。1991年11 月当选为中科院学部委员。他是辽宁省第六、七届政协常委,曾任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理事长(2000-2004),国家高技术计划新材料领域专家组及专家委员会委员(1987-20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委员(1998-2003)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990年,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他享受国家发放的政府特殊津贴。现任第三届973计划专家顾问组成员,北京大学电子显微镜实验室兼职教授、专家小组组长,学术委员会主任。

  张泽,材料科学晶体结构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浙江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1980年毕业于吉林大学物理系,1983年、1987年在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师从著名晶体物理学家郭可信院士,先后获得硕士、博士学位。1987年和1990年分别被晋升为副研究员和研究员。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政协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委员。2008-2016年任中国电镜学会理事长;2007-2016年任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理事长;2012年2月张泽院士被推选为新一届亚太显微学会理事长。

  张泽院士主要从事先进材料的电子显微结构研究,特别着重显微结构与材料性能间关系的基础性研究。将原子层次显微结构分析与材料中存在的关键科学问题相结合,系统研究发现并解决了准晶、低维纳米材料等国际材料科学界关注的一些重要问题,取得了创造性研究成果。主要研究成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固态相变、“中国青年科学家奖”、“求是杰出青年奖”、“何梁何利奖”等9项国家及部门级科技奖励。

  潘晓晴教授现为加州大学欧文分校(UCI)化学工程与材料科学教授、物理与天文学教授、Henry Samueli工程院主席、加州大学欧文分校Irvine材料研究所(IMRI)首任主任。在加入UCI之前,潘晓晴教授为Richard F.和Eleanor A. Towner Endowed讲座教授,材料科学与工程教授,以及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电子微束分析实验室主任。潘晓晴教授在南京大学获得物理学学士和硕士学位,在德国萨尔大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他是美国陶瓷学会,美国物理学会,美国显微学会和材料研究学会委员。潘晓晴教授长期致力于原子尺度的精细结构以及与物性之间关系的研究。尤其是在氧化物电子学领域,他领导的研究小组是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的几个研究小组之一。潘晓晴教授在国际高影响力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00余篇,包括Nature, Science, Nature 子刊, Science Advances, Advanced Materials, PNAS, Journal of the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Physical Review Letters等,他发表的论文现已被引用20000余次,h-factor 为76(Google Scholar)。近年来,潘晓晴教授应邀在一些国际重要研究机构以及国际会议上作邀请报告250余次。

  Heinrich教授长期致力于固体原子尺度量子测量相关研究,处于该领域世界领先位置,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开创了自旋激发和单原子自旋共振光谱学,从而实现了表面原子和纳米结构的量子态高分辨率分析表征。Heinrich教授于1998年从哥廷根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然后加入Donald Eigler研究团队从事博士后研究。Heinrich教授在IBM Research有长达18年的工作经验,这使他能够同时满足工业研究和学术界的科研需求,具有重要桥梁作用;期间发展了纳秒扫描隧道电子显微镜,将时间分辨率提高十万倍,并结合X射线吸收光谱和自旋激发光谱。Heinrich 教授是马克斯·普朗克固体研究所科学顾问委员会成员,美国物理学会会员,于2016年8月成为梨花女子大学的杰出教授,并于2017年1月作为负责人成立了基础科学研究所(IBS)的量子纳米科学中心(QNS)。

  饶子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成员,清华大学/南开大学教授,南开大学原校长,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原所长。饶子和院士长期从事新发、再发传染性疾病病原体的三维结构与功能研究,以及相应靶向创新药物的开发。工作涉及流感病毒、引起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SARS)的冠状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甲型肝炎病毒(HAV)、手足口病病毒(HFMDV)、寨卡病毒(Zika Virus)、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疱疹病毒(Herpesvirus)及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tuberculosis)等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病原体。截至目前,饶子和院士团队已先后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359篇,其中12篇研究成果发表在Cell,Nature,Science等三大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合计获引用逾15,000次。

  2003年以来,饶子和教授先后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牛津大学赫特福德学院研究员、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及爱丁堡皇家学会通讯院士,哥拉斯哥大学和香港浸会大学荣誉博士。

  高福,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美国微生物科学院院士,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外籍院士,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爱丁堡皇家学会外籍院士,非洲科学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

  1983年高福从山西农业大学毕业后进入北京农业大学就读研究生;1986年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1991年前往英国牛津大学攻读生物化学博士;1995年获得博士学位后先后在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英国牛津大学,美国哈佛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1年担任英国牛津大学讲师、实验室主任、博士生导师;2004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并进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工作,担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所长;2005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08年出任中国科学院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主任;2010年担任英国牛津大学客座教授;201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4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015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存济医学院院长;2017年担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2018年被任命为第八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2019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高福主要从事病原微生物跨宿主传播、感染机制与宿主细胞免疫研究以及公共卫生政策与全球健康策略研究。领导的研究组在流感病毒流行病学、跨种传播分子机制研究领域建树颇多,首次证实野生迁徙鸟能够群体感染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病毒,改变了野生迁徙鸟只是流感病毒贮存宿主的结论;发现H7N9禽流感病毒是一种新型的重配病毒,与长江三角地区迁徙鸟和家禽有关,呼吁关闭活禽市场以预防病毒的进一步传播和可能的全球大流行滚轮支架,为国家制定禽流感防控政策提供了重要基础。率领首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移动实验室检测队赴塞拉利昂抗击埃博拉,描绘出埃博拉病毒的进化图,在抗击埃博拉病毒的国际援助行动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对流感病毒、埃博拉、MERS-CoV和寨卡等多种囊膜病毒的入侵机制进行研究,阐明其分子机制,并研发抗体、药物等抗病毒手段,为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控提供重要支撑。

  徐涛,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万人计划、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百人计划获得者,现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局长,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徐涛院士长期从事生物显微成像关键技术前沿科学问题研究反正切,带领的团队在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中国科学院科研仪器设备研制项目支持下,先后研制了偏振单分子干涉成像、冷冻单分子定位成像以及超分辨光电融合成像系统。利用这些新型仪器设备开发了新的超分辨显微成像算法、探针和技术,并广泛应用于细胞生物学研究,支撑团队在该领域取得了系统性产出,成果发表于Nature Cell Biology,Cell Metabolism,Nature Methods,JCB,Nature Communication,Cell Research,PNAS,eLife等学术期刊,并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等。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冷冻电子显微学分会理事长;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理事;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低温电镜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冷冻电子显微学对生物大分子复合体的结构与分子机理研究。199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2001年7月于清华大学获得生物物理博士学位。同年8月赴美,于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先后从事博士后研究和担任研究科学家;2009年1月在美国耶鲁大学任Tenure-Track助理教授;2010年12月受聘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职务,全时回国工作;2016年4月至今担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曾获2005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第二完成人);2005年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杰出成就奖;2009年美国Smith Family Award for Excellence inBiomedical Research;2012年入选国家“青年千人”计划;2016年清华大学第十五届“良师益友”荣誉称号;2017年年北京市优秀教师;2018年清华大学第十六届“良师益友”荣誉称号;2018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8年第十一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2018年北京市师德榜样;2019年入选第四批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本次分会报告主要采取邀请方式,同时欢迎工作出色且近期刚回国的青年教师自荐。

  学生报告:5个名额(博士以上在学),欢迎广大同学报名,会议择优录选,并有机会获优秀报告奖。

  本次分会报告主要采取邀请方式,同时欢迎工作出色且近期刚回国的青年教师自荐。

  学生报告:5个名额(博士以上在学)轨迹发生器,欢迎广大同学报名,会议择优录选,并有机会获优秀报告奖。

  本次分会报告主要采取邀请方式,同时欢迎工作出色且近期刚回国的青年教师自荐。

  学生报告:5个名额(博士以上在学),欢迎广大同学报名,会议择优录选,并有机会获优秀报告奖。

  本次分会报告主要采取邀请方式,同时欢迎工作出色且近期刚回国的青年教师自荐。

  学生报告:5个名额(博士以上在学),欢迎广大同学报名,会议择优录选,并有机会获优秀报告奖。

  本次分会报告主要采取邀请方式,同时欢迎工作出色且近期刚回国的青年教师自荐。

  学生报告:5个名额(博士以上在学),欢迎广大同学报名,会议择优录选,并有机会获优秀报告奖。

  本次分会报告主要采取邀请方式,同时欢迎工作出色且近期刚回国的青年教师自荐。

  学生报告:5个名额(博士以上在学),欢迎广大同学报名,会议择优录选,并有机会获优秀报告奖。

  本次分会报告主要采取邀请方式,同时欢迎工作出色且近期刚回国的青年教师自荐。

  学生报告:5个名额(博士以上在学)切向键,欢迎广大同学报名,会议择优录选,并有机会获优秀报告奖。

  丛尧(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王宏伟(清华大学),尹长城(北京大学),孙飞(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高宁(北京大学),王培毅(南方科技大学),朱平(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祝建(上海同济大学),杨勇骥(上海第二军医大学),蔡刚(中国科技大学),何勇宁(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雷建林(清华大学),张兴(浙江大学),沈庆涛(上海科技大学),张勤奋(广州中山大学),王素霞(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颜晓东,刘红荣(湖南师范大学),何万中(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武一(兰州大学)

  本次分会报告主要采取邀请方式,同时欢迎工作出色且近期刚回国的青年教师自荐。

  学生报告:5个名额(博士以上在学),欢迎广大同学报名,会议择优录选人工老化试验,并有机会获优秀报告奖。

  本次分会报告主要采取邀请方式,同时欢迎工作出色且近期刚回国的青年教师自荐。

  学生报告:5个名额(博士以上在学),欢迎广大同学报名,会议择优录选,并有机会获优秀报告奖。

  2014年,国家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国发〔2014〕70号),要求加强大型科研仪器专业化服务能力,加快推进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进一步提高大型科研仪器利用效率。2018年,科技部、财政部和教育部联合开展了中央级高校和科研院所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评价考核专项工作。在本次考核总结大会上,科技部领导明确要求未来评价考核工作要在现有考核体系的基础上,增加电镜、质谱类仪器的单独考核,树立若干技术典型团队,逐渐由对仪器的评价考核向对技术工程师的考核过度。

  专题:1.电镜平台管理与技术支撑队伍建设;2.电镜运行管理;3.前沿电镜技术;4.自主创新技术

  委 员:李丽萍(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高秀丽(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赵长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王晓东(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孙兴伟(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谭福涛(中国科学院物理所) ,郝雪梅(北京大学),谢利萍(厦门大学),张斌(重庆大学),吴波(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黄春娟(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亚林(西湖大学),张 磊(西安交通大学)

  分会报告报名方式:8月20日前发邮件至秘书处老师。本分会报告欢迎工作出色且近期刚回国的教师报名。学生报告:5个名额(博士以上在学),欢迎广大同学报名,会议择优录选,并有机会获优秀报告奖。

  上一篇沙场秋点兵——第十一届中国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发展论坛暨展览会在长沙举行!

  基因和细胞治疗解决方案详解:加速的实验室——丹纳赫 以科技加速新疗法开发

  走进帕克(Park)原子力显微镜韩国总部——探寻31年AFM技术传承、成长与创新

  344家中央级高校/科研院所大型仪器共享考核结果公布:52家优秀,11家较差

  “2019年生命科学产业奖”揭晓:赛默飞/安捷伦/布鲁克等9款仪器获奖